编办概况

重点专题

市委编办推动编制挖潜增效助力人才强市战略

【来源:市编办事业科 | 发布日期:2020-11-20 】 【选择字号:

近年来,平凉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坚持在编制创新挖潜增效上做文章,在提升编制资源效益上求突破,持续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控、调、改、减”措施落实力度,最大限度盘活编制资源,全力保障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

是强化机构编制总量管控,做到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着力拓展人才引进编制空间。围绕市委实施“百千万崆峒英才”计划的总体部署和“高端引领、厚植基础、优化服务”的工作要求,通过持续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和落实空编集中管理、用编前置审批等制度,推动编制资源优化配置。全面完成了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市本级撤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16个,分流安置职工230多人,收回腾退编制170多名,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在精简压缩一般性事业单位规模的同时,着力做好重点领域的编制“加法”,跨系统调剂使用编制120多名,在不突破编制总量的基础上,有效保障了生态环境、文化旅游、农业农村、食品检验检测等重点领域的编制需求。

二是强化编制创新挖潜增效,开展编制周转池试点,着力补齐人才引进方面的短板弱项在全省率先开展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制度试点工作,运用金融存贷理念,以长期闲置的空编作为抵押,建立“编制银行”,向教育、卫生等重点行业定向定量投放,实现空编资源的二次配置、一次使用。市委编办组建工作专班,会同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算账等基础性工作,充分征求各县(市区)党委编委和市直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形成了《平凉市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推动周转编制高效有序利用。试点工作的开展,有效盘活了潜在的编制资源,打通了人才引进工作中的“堵点”问题,改善了人才工作环境,为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推动事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拓展了空间、奠定了基础。

三是强化部门协调配合约束,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着力优化人才引进的制度环境。为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市委编办认真落实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措施,对人才引进涉及的编制使用事项实行特事特办、快办快批,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及早开展数据分析,对编制使用作出预安排,特别是对教育、卫生等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予以重点保障,允许提前使用年度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不受10%预留空编的限制。健全完善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约束机制,初步建立了信息共享、情况互通的长效机制,组织部门人才引进和人社部门人才招聘事先进行编制审核,形成了“核编、进人、核资”等各环节之间互相制约、分工协作的工作流程,既从程序上严防随意进人,又坚持高效办理进人入编手续,努力为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

四是强化重点领域调查研究,积极推行考核评估制度,着力提升人才引进的层次水平。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事项调研评估制度,对各单位提出的增编、用编事项,实行先调研后上会,主要把握三个方面,即对照单位编制情况,综合考虑领导配备、自然减员等因素,看是否有空编可用,严格坚守“不超编进人”这一原则底线;对照《人才引进专业目录》,看单位职能和用编计划是否符合目录要求,对一般性综合管理岗位的增编申请原则不予受理,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低水平重复引进;对照市委市政府整体工作部署和发展战略,看单位职能是否饱满,人才需求是否迫切,可增可不增、可用可不用的原则上不予受理,确保把有限的编制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用在群众最关切、最紧迫的民生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