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推动扩权“赋能”,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针对经济发达镇长期存在的权力与责任不相称、财权与事权不相适等现实问题,通过推动扩权强镇,探索适应经济发达镇实际的财政管理模式,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不断增强经济发达镇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一是因地制宜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经济发达镇改革伊始,相关区县先行探索,结合发展所急、管理所需、人民所盼的实际,通过委托等形式下放经济发达镇一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等权限。在充分评估行政权力下放运行情况基础上,2020年底,市政府出台《关于赋予经济发达镇部分区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决定》,明确赋予经济发达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城镇规划建设等306项行政权力,具体由各经济发达镇按程序报备后实施。围绕放权的协同度、精准度、急需度,目前经济发达镇平均承接下放权限290余项,全部以权责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布。同时通过“分批放权+配套放权”“面上培训+点上辅导”“坐班示范+跟班学习”等方式,确保行政权力“下得去、接得住、用得好”。
二是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管理模式。加强经济发达镇“造血能力”,在赋予经济发达镇更多事权的同时,调整区县政府和经济发达镇的财政分配关系,上级政府对下放到经济发达镇的事权配套给予财力支持,由区县承担的支出责任不得转移给经济发达镇政府承担。通过税收、非税收入、土地出让金等方面净收益返还形式,增强经济发达镇发展动力和底气。如,丰都县高家镇2018年调整财税体制方案以来,县级累计返还资金1.02亿元,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民生事业、文化旅游等领域发展。2021年上半年,全镇GDP同比增速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40.6%,全镇市场主体总量达4829家。
三是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综合考虑经济发达镇相比其他乡镇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具备小城市形态和规模的特征,构建既与其他乡镇相互联系又体现经济发达镇特点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全面清理经济发达镇内设机构、临时机构,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和大部门制方式,综合设置党政办事机构9个左右,推动形成“大党建”“大发展”“大社会”“大安全”工作格局。区县级部门派驻的分支机构,纳入经济发达镇党委统一调度。创新事业站所运行机制,按职能归口与经济发达镇相关党政办事机构统筹运行,岗位统筹设置,人员统筹使用。通过改革,整合行政事业编制资源,重塑机构职能体系,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合力。
二、强化服务“功能”,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强化系统思维,坚持整体推进,优化办事平台、执法方式、发展方式,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优化办事平台。依托“线下”实体平台、“线上”网络平台,精简办事环节、优化服务方式,高质量高效率服务企业群众。高标准建设公共服务大厅,集中入驻上级下放事项、本级法定事项、派驻机构服务管理事项。推行集成服务,通过打造“一窗综办”窗口,政务服务标准化、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村社代办制等便民举措,让群众办事“只进一门、只跑一窗、只跑一次”。立足“一网通办”,通过依托“渝快办”APP、重庆网审平台、办事自助终端机等,配套电子证照、电子签名、信息共享、邮寄服务等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全程网办”。目前,经济发达镇服务管理等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一次可办事项达97%。
二是优化执法模式。推动行政执法权限向经济发达镇延伸和下沉,整合执法资源和力量组建执法队伍,集中行使依法授权或委托的行政执法权,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强化经济发达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建立健全与区县级部门的执法协作机制,加强执法监督,改进执法方式,逐步构建起权责明晰、简约高效、运转协调、执法有力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如,万州区分水镇通过推行“一张清单管执法”“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套机制管运行”“一张网格管治理”,有效改变了以往执法职责分散、执法力量薄弱、执法协同不够、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是优化发展方式。统筹利用历史文化名镇、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强镇等品牌,争取市和区县发展改革、规划自然资源、城乡建设、文化旅游、农林水利、科技环保等部门项目支持,打捆利用规划、土地、建设、金融等政策,发挥改革叠加作用。如,江津白沙镇自2012年试点以来,统筹推进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美丽乡村”等,争取市、区两级高标准规划和用地指标,统筹包装文创、文旅、古镇保护等50个项目,推动地方发展。截至2020年,地方GDP由20亿元增加到81.4亿元,财政收入由0.63亿增加到3.6亿,城镇化率由49%提升到67%,改革聚集效应逐步凸显。
三、提升治理“效能”,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整合聚集各方资源,推动共建共享共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是强化党建示范引领。坚持把党建统领贯穿到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建立镇、村(社区)、村民小组三级体系,由镇党委书记、村(社区)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基层组织“三基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各类社会组织、服务窗口党建力度,凝聚、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如,綦江区打通镇推行基层党建工作清单制,开展“百千万”监督行动、季度通报制,全面促进党的建设十大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在辖区11个村(社区)实施村党组织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社区党组织一社区一品牌活动,对每个非公党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强化非公有经济党组织建设。
二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引导、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基层治理,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适应群众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精细化需求,不断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建立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联动机制,促进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机衔接。如,合川区太和镇引导建立太和镇乡邻说法队、乡贤长者调解队和留守爱心服务队,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方联动力量化解矛盾纠纷。2020年以来,三支队伍”开展人民调解78件,调解成功率100%,开展志愿服务500余人次,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发生,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创新智慧治理模式。统筹智慧城镇、智慧社区、数字乡村、“雪亮工程”等项目建设,集成人、事、物、地、情等多个部门信息资源,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建立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通过人机互动、自动预警、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实现对平安建设、法律服务、信访维稳等诉求的智慧管理,有效提升社会管控的精准性、科学性、及时性。如,永川区朱沱镇打造“社会治理智治系统”,整合全镇1.3万余个综治、公安、交通、电信及村民自设的监控视频等资源,共享人、地、事、物、情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全镇街面、道路、公园、学校、长江航道等重点部位的实时监控,为日常巡查、应急指挥、研判预警提供了有力支撑。